喜报|我院3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发布时间:2023-05-20 09:11  浏览量:[]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4月1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申报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拟认定5751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09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47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801门,线下课程2076门,社会实践课程307门。其中,我校有37门课程入选,我院有3门课程入选,名单如下:


B9B

01

《建筑学概论》

课程平台智慧树网

负责人许蓁

团队成王苗、丁垚、王立雄、赵伟

课程主页:

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8197#teachTeam

课程简介:《建筑学概论》定位为建筑学导论性课程,由建筑历史、建筑美学、建筑技术和建筑设计四个板块构成,每个板块由建筑学院该领域的教学团队组织课程内容,由学科带头人负责授课,旨在让听课者快速了解建筑学的学科框架、特点、基础概念、发展历史和趋势,增强对建筑学所包含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性把握。课程概括和梳理建筑学涉及的知识领域、学习方法和实践经验,内容力求高屋建瓴又通俗易懂,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深入剖析建筑学科的整体架构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对建筑学的兴趣。本课程同时也非常适合对建筑专业感兴趣的社会学习者使用,授课对象范围广泛。

14668


02

《西方古代建筑史》

课程平台:智慧树网

负责人:杨菁

团队成员:王蔚、胡莲

课程主页:

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9039/165320/19#teachTeam

课程简介:从历史阶段的大背景到著名人物和建筑的关系,应用丰富的图像资料,以深入浅出的历史文化讲解,展现各种建筑艺术风格和经典作品产生的缘由;从各时期各阶段的建筑概览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联系群体、单体、细节等视角,阐释各种风格建筑的建筑空间、结构和装饰造型;从结构组成、空间关系、装饰形象到构图划分,通过手绘草图形式,以生动的绘图过程,分析建筑风格的形式差异和在建筑艺术中的一般意义;从激变中延续的历史进程到现实的建筑艺术认知与创作技能,把握纵向线索引导与横向知识扩展,以特定的课程扩展学生解读、把握建筑学的视野。


03

《建筑设计5、6—

  绿色建筑专题设计》

“绿色建筑专题设计”是天津大学本科四年级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建设立足于生态社会建设的需求、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和学生能力整合的特点,同时践行新工科教育改革的积极拓展与尝试。在教学理念的形成、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方法框架,以研究型设计课题为载体,以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学内容输出为导向展开全链条-全过程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教与学的合力输出。

(1)内容突破:探索“原理-方法-工具”一体化教学方式,实现高阶能力培养。突破常规培养目标,推进研究型设计过程。将绿色建筑原理、方法、模拟工具等前沿知识与既有专业培养目标深度融合,探索“建筑性能”导向的美学创新,提高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

(2)方法创新:应用“模拟-算法-平台”系统化前沿工具,助力新工科实践。聚焦新工科建设,在以往偏重感性思维的建筑设计课程中融入理性数据模拟过程,使学生最终呈现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兼具创意灵感与科学依据;

(3)考评反馈:开展“多节点-多场景-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推动教学与实践融合。突出考核的阶段性、场景的生动性、形式的丰富性,实现师生互评与生生互评结合、校内与校外评审结合,线上与线下答辩结合,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

(4)情感价值:引领“传承-创新-实践”项目式课题教学,服务国家发展需要。依托项目式教学,创设关注社会热点与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境,旨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文化自信。

1F206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教育部推进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和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实施、推动“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抓手,旨在推动高校将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院以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建设上,切实提升课程建设和育人成效。同时,充分发挥优质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继续加大各类本科课程建设力度,引导教师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法,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